你对下面哪些话题最感兴趣?

Tuesday, June 12, 2007

社会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目标 – 人人皆是变革者(一)

Rodrigo Baggio 在里约热内卢长大,从小是个电脑迷。这是个身材高挑,脸上总挂着着灿烂笑容小伙子。身为电脑工程师的Rodrigo在同龄人中显得很特别。因为他很早就意识到:有许多年轻人住在山坡上的贫民窟里,他们只能俯瞰着山下那些享受现代数字生活的人们,自己却完全没有机会接触那迷人的电脑世界。Rodrigo具备一个优秀创业者的观察力,勤奋的思考以及坚毅的行动。他决心要为缩小这一“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做些什么。[译者注:“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上的差距。] Rodrigo从十几岁就开始了自己的调研活动。他发现贫民窟里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为Rodrigo 的事业日后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

他为贫困社区提供电脑、软件和培训。社区自己负责组织管理,安排场地,以及寻找生源和师资。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可以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年轻人获得了技能并实现了就业,从而推动社区收入水平的增长,并且催生了更多项目的展开。Rodrigo以连锁的形式开办了几百家社区电脑培训学校,为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几百个贫民窟提供服务,毕业生人数达到70万。他说服了美洲开发银行将淘汰下来的电脑免费提供给培训学校。他甚至还说动了巴西空军提供库房存放这些电脑并将它们空运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巴西当时禁止从海外进口电脑,于是Rodrigo说服政府准许这些电脑入境。许多年后,我问他为什么在亚洲会首先选择日本开展项目。他说,日本是当时亚洲的电脑消费大国,也是唯一他认为有可能说服人们为学校免费提供电脑的亚洲国家。而为了打动日本人,他必须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够为日本的贫困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善。这就是一个社会企业家的典型工作方式:首先认识到我们的世界需要产生某种变革,然后致力于建立通往社会变革目标的途径。当其他人看到的是困难与障碍,社会企业家却热衷于找出解决方案,并将这种新方法和新理念转化为社会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有趣的还不仅于此。我们看到一个瘦削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领导者一个同样年轻而又名不见经传的非营利组织。这个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说服了那些庞大机构的大人物们去做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并且使这些人意识到他们在从事正确而且合理的事情。事实上极少有人愿意超越自己那些安全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虽然纸上谈兵还是可以的。Rodrigo的说服力正在于他使听众们感受到了更深层面的东西。和所有成功的社会企业家一样,Rodrigo向听众阐发的不仅仅是一种想法,而是他生活中的核心价值。结果是,当他面对那些年长许多、有权有势的官员,他所传达的是一种深深植根于这个年轻生命当中的价值,一种非自我中心的、坚定的承诺。这种基于价值的信念是一流创业者的终极力量。无论人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想法的具体内容,人们会被这种力量所感染,并且去信任它。对于投资者来说,任何一种停留于商业计划书的评判模式都将不能深入到一流创业者的价值力量中去。现在的投资界和咨询界常常迷失在那些繁复的却从未切入核心价值的评估工作当中。

赵萌译自: “Everyone A Changemaker – Social Entrepreneurship’s Ultimate Goal”, By Bill Drayton (Chair and CEO, Achoka), in Innovations (2006, Winter), Published by MIT Press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and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