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没有食物一个人可以活几周,没有水一个人只能活几天。此时此刻,世界上有大约10亿人,或 每七个人中有一个,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有25亿 人,或不到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没有一间像样的厕 所。尽管水是可再生资源,它却是有限的。地球上只有2.53%的水是淡水,三分之二被锁在冰川和永 久积雪里。尽管洁净水资源短缺是真实的危机,但对于上面10亿人中的大多数,问题不在于短缺而在 于 有无。
如今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得到安全饮用水是天经地义。然而就在100年以 前,纽约、伦敦和巴黎是世界传染病的中心。当时的儿童死亡率和今天下撒哈拉非洲最贫穷国家的状况不相上下。正是大规模的用水公共卫生改革推动了人类生命质 量的又一次飞跃。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2007年进行民意测验,结果是清洁用水和其他一些公共卫生改革被认为是自1840年以来最重大的医学进步。
水的常识与危机:
* 地球上不到百分之一的淡水,或大约0.007%的 水资源,是适合或 可能供人类使用的。
* 一个普通人每天用于清洁、洗澡、准备食物、以及其他生存所需的用水量大约是13.2加 仑(50升)。
* 在得不到干净用水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每天收入少于1美元,超过三分之二每天收入少于2美元。
* 一个普通美国人冲五 分钟澡的用水量大于一个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人一天的用水量。
* 每年有350万人死 于和用水卫生有关的疾病,其中98%发生在发展中国家,84%是 儿童,43%死因是腹泻病。
* 由于没有干净水可用造成的儿童死亡率相当于每四个小时坠毁一架大型客机。
* 全世界由于腹泻病而 死亡的人中90%是5岁以下儿童,大多在发展中国家。
* 此刻,全世界医院的 病床上有一半人的患病和缺少干净用水有关。
* 缺少干净用水是感染疾病的首要原因。
* 几百万的妇女儿童每天花数个小数,从遥远而且受到污染的水源取水,而不是把 这些时间用在带来收入的工作中,照顾家庭成员中或在学校的 学习中。
* 每年儿童因缺少干净用水而生病的时间达到4.43亿个非休息日,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上学读书。
* 在用水公共卫生上每 投入一美元能带来八美元的经济效益。
一个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家致力于解决水问题。Water.org就是其中之一。Water.org通 过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简单有效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为人们提供干净用水和改进公共卫生。 只需要25美 元(170元人民币),Water.org就 能使一个人一生得到干净用水。想了解更多请见:http://water.org/solutions/
赵萌
你对下面哪些话题最感兴趣?
Saturday, April 17, 2010
水的常识•危机•希望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9:09 PM 0 comments
Sunday, March 21, 2010
Paul Collier on the "bottom billion" | Video on TED.com
Paul Collier on the "bottom billion" | Video on TED.com
金字塔底十亿人口:非洲增长问题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2:07 AM 0 comments
Labels: 金字塔底
Katherine Fulton: You are the future of philanthropy | Video on TED.com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2:02 AM 0 comments
Labels: 慈善
Saturday, March 20, 2010
财富福音书2.0序
1889年,安德鲁•卡内基在写一篇今天被称作《财富福音书》的短文。他写道:“那些从经济繁荣中获益最多的人,有义务用他/她们的财富和才华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天的报纸不再提什么微软公司,以及那些叫做软件和个人电脑的小玩意儿。今天的头版头条是:慈善资本主义的革命领袖70岁了。
比尔已经捐出了自己的1000亿美元财产,沃伦•巴菲特也为盖茨基金贡献了1000亿美元。这些钱已经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并改善了几亿人的生活水平。比尔激励了日益高涨的亿万富翁慈善浪潮。根据2025年福布斯排行榜统计,这些慈善家在全世界达到3,500人。他们致力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最艰巨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水平,比尔提出的“智慧慈善”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几百万人的生活时尚。
生日宴会上的一些客人和比尔一样,都是理查德•布兰森和纳尔逊•曼德拉在多年以前建立的“世界元老会”成员。当年最早一批元老包括南非大主教图图,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爱尔兰前总统玛丽•麦卡利斯,以及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他们上一次聚会是在联合国的一次专题会议上。会议主题是:“元老会在达尔富尔:种族屠杀是怎样终结的。”
比尔还请来了杰夫•斯科尔(eBay创办人之一)。他投资的新作“难以忽视的真相第七集”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谴责了专业环保斗士在气候变化已经不再成为威胁的情况下还大肆煽动恐惧心理。
杰夫正在和斯科尔基金会的两个年度最成功社会企业家聊天。其中一位是印度女士,她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遍及发展中国家的村镇,对阻击气候恶化功不可没。另一位是个伊朗小伙子,他开发了基于手机的政治改革网络。在推动了伊朗民主改革后,他把这一网络发展成为可盈利的商业企业。
奥普拉•温弗瑞(哈普娱乐集团创办人)在和新上任的南非教育部长聊天。这位部长是奥普拉领导力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一旁的莫•易卜拉欣(苏丹无线通讯业之父)正在祝贺刚退休不久的津巴布韦总统。这位总统是易卜拉欣的非洲政府领袖成就奖的最后一位得主,因为这个意在奖励 非洲最廉洁民主政府的奖项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然,还有梅琳达,盖茨夫人。她在祝贺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喜获诺贝尔和平奖。朱莉的慈善活动造福了几百万非洲难民。
一位神秘的特邀嘉宾即将登场。曾几何时,他和盖茨是商场上的对头。今天,他们在对抗疾病和贫困的战场上结成超级合作伙伴。他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即将参选总统的亿万富翁,Google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
环视屋内,比尔为这帮慈善资本家朋友的成就感到自豪。他深知这来之不易。沃伦•巴菲特多次告诫他:花钱比挣钱更难。比尔看着闪亮的地球家园,想起自己从90年代中期一路走过的慈善事业,微微笑起来。赵萌 译自Bishop, M. & Green, M. 2008. Philanthrocapitalism: How the Rich Can Save the World. Bloomsbury Press.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10:05 PM 0 comments
Labels: 慈善资本主义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Access to Energy for the Base of the Pyramid
开发”金字塔底市场“--贫困人口能源需求的商业解决方案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8:09 AM 6 comments
Labels: 金字塔底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Social Entrepreneurs: Pioneering Social Change
社会企业家崛起之综述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2:00 AM 1 comments
Labels: 社会企业家
Sunday, October 04, 2009
为Google最具影响力社会创新投票!
2008年秋天Google启动10^100项目,从全世界征集能够影响世界最多人口的创意。
已经有来自170个国家的数千人提供了超过十五万(约10^5.2)条创意。
内容涉及从一般投资建议到具体实施方案。
Google将这些点子整理成十六项“大创意”。 每一项都整合了许许多多小创意。
他们当中哪些最值得Google投资和推动呢?请你帮助Google做决定!
你每为一个大创意投票,Google的顾问团队就会从中选出五个具体项目进行投资,并找出最合适的组织加以实施。
投票地址:http://www.project10tothe100.com/vote.html
截止日:2009年10月8日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5:23 PM 0 comments
Labels: Google
Friday, July 31, 2009
你是个好人吗?
你是个好人吗?
最近《纽约时报》有篇报道对一本新书予以了关注,这本新书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你是个好人吗?
记者德怀特•加纳(Dwight Garner )说,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取决于对“好”的定义。相比那些显而易见就被定义为‘邪恶’的人——比如说奥萨马•本•拉登——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基本上是天使那边的。我们努力工作、不欠债、养好孩子、到处做点义工、心存疑惑也坚守律条。(难道不是吗?)为何我们不对此扪心自问呢?
然而彼得•辛纳(Peter Singer)关注世界贫困的新书——《你能拯救的生命》却告诉我们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并不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好。在一个苦难在肆无忌惮蔓延的星球上,他写道,“或许有些东西正跟我们对‘拥有美好生活’的普世观念发生深深的抵牾。”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该再想一下
作者:德怀特•加纳(Dwight Garner)
发表时间:2009年3月10日
你是个好人吗?
“去你的!”或许这是对这个问题最合适的回答。
但你或许会说对回答应当取决于怎么来定义这个“好”。在这个有那么多显而易见的“ 恶魔”的世界里——比如说奥萨马•本•拉登——我们多半是觉得自己基本上在天使这边。我们努力工作、不欠债、养好孩子、到处做点义工、心存疑惑也坚守律条。(难道不是吗?)为何我们不对此扪心自问呢?
然而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关注世界贫困的新书——《你能拯救的生命》却告诉我们说:我们中的大多数其实都并不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好。在一个苦难充斥的星球上,他写道,“或许有些东西正跟我们对‘拥有美好生活’的普世观念发生深深的抵牾。”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辛格或许是美国应用伦理学界最富盛名的专家了,他因挑战人们的安逸心理而声名鹊起。辛格最为人知的著作《动物解放》(1975)是开创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奠基作品之一。至少自从1972年发表那篇影响甚众的文章《饥荒、富裕与道德》的时候,辛格就开始构思《你能拯救的生命》一书中的基本内容。
辛格绝非是唯一一位对贫困问题表达真知灼见的严肃思想家。但随着《你能拯救的生命》的发表,辛格旋即变成了最值得一读、最吸引人的一个。该书一部分是理性的分析性文章,一部分是尖锐的宣言,还有一部分是手册。这本书意在指明,鉴于发展中国家每年有一千八百万人无辜地死去,这个富裕的世界已经在道德上着污。”我们为自己的同胞所作的还远远不够。
人类总有一种直观的信念:我们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辛格写道,“至少在我们遇见他们的时候,在我们是唯一有能力去救助他们的时候。”但我们需要超越这些单纯的直觉,辛格如是说。因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的开篇,他便提出了以下逻辑论断。全文引用如下:
“前提一:因缺少食物、住所、医疗救护而导致的苦难与死亡是恶的。
前提二:如果你不牺牲任何重要的东西便可以遏止恶的发生,你不去阻止便是不对的。
前提三:通过向救助机构捐助你便可以防止这些因饥饿、居无庇所、病无所医而导致的苦难与死亡,而不必牺牲任何重要的东西。
结论:因此,如果你不向救助机构捐赠,你就是做错事。”
辛格写道,要推翻这个论断,“你就得在上述推理中找出谬误来。”当面驳倒辛格,这样的想法叫人难以抗拒。你满脑子都是与之对立的观点:经济形势正差呢,做好事也得从家里做起。我为了钱辛苦工作。慈善业会滋生依赖,有些慈善组织在经费上浪费开支。人们不是最讨厌空想改革家吗?(在路透社2008年的民意调查中,麦当娜当选为社会名流中最不受喜爱的空想改革家。而辛格先生强烈地为她辩护。)
辛格令人信服地驳倒了这些反驳,而且他充满逻辑性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辩驳的。帮助世界上的穷人们能够带给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他建议,只要通过财务上的微调,做慈善基本上“不会给你的好日子带来什么影响”
辛格的新书是从在牛津大学发表的一系列演讲和为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撰稿开始的,他赞扬许多将自己年收入的一半都捐赠出去的人。对其他的人,他提供了一条更为可行的建议“对小康之家来说,捐出约年收入的5%就挺好了;对有钱人来说得要更多才行。”
(可能你会像我一样问自己:我算是“小康”吗?我的按揭贷款、信用卡账单和其他的账务都在大声抗议说:不!但当我正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喝的3美元的咖啡、刚买的Lucinda Williams的演唱会门票都在提醒我我的预算里还是有一些富余的。)
辛格的某些言论则使人难以认同。他表示:“在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上为艺术或者其他文化活动所展开的慈善事业,其道德性令人质疑。” 2004年,大都会博物馆购买了一副Duccio的画用了450多万美元,辛格说,这笔钱本应给90万发展中国家的失明或将要失明的人做白内障手术。
辛格继续说道,“如果博物馆失火的话,会有人觉得应该抢救的是Duccio的画而不是一个孩子吗?”
你尽可以同意他的总体观点,但是建议你看看其他的例子:在大萧条时期,作品促进管理会(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非慈善机构)在戏剧、文学和人文项目上投入了资金,使得社会精神变得昂扬向上,而非遭受损毁。
辛格的书里既描绘了英雄也刻画了恶人。前者包括比尔•盖茨和吴汉章(James Hong),吴因为偶然投资了“劲爆不劲爆”(Hot or Not,一家人们的相貌被陌生人打分的网站)而变成了百万富翁。吴汉章每年都将超过10万美元的年收入的10%捐出去,还设立另外一个网站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你能拯救的生命》里的恶人则有软件业的亿万富翁保罗•艾伦和拉里•埃里森,辛格承认埃里森2007年捐出了390万美元,但又补充道:“即使埃里森从此一块钱都不挣,他还是可以连续600年每年捐390万美元,并且还能留下超过10亿美元的钱来养老。埃里森还来日方长,如同辛格指出,如果沃伦•巴菲特把他最开始挣到的一百万捐了出去的话,他现在就不会有机会捐出310亿美元了。但我们中的大多数永远不会成为沃伦•巴菲特。
在辛格的一个网站上(thelifeyoucansave.com),他请人们在网站注册,为世界贫困捐款并且遵照他提出的浮动计算法。(他写道他自己大概捐了年收入的25%。)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800人注册了。“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人们的行为比他们的疏忽更值得责备,”辛格评论道,你并不用为了心安而同意《你能拯救的生命》中写到的一切:当事情关乎过一个所谓的“好”日子的时候,一个人的道德疏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量。
引自环球协力社网站:http://www.glinet.org/standard.asp?id=8095
翻译:沈阳 校对:杨若云
Posted by 赵萌 Meng Zhao at 10:58 PM 0 comments
Labels: 纽约时报